戍鼓邻鸡催启关,繁星未坠重愁颜。的解释

春秋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发

唐·韦庄

戍鼓邻鸡催启关,繁星未坠重愁颜。

野烟含树色苍苍,宿雨收云断客帆。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间。

(注:原诗中“戍鼓邻鸡催启关,繁星未坠重愁颜”两句实际上出自韦庄的某首未完整流传下来的作品或可能为后人辑录时的节选,而完整的四句如上所示为常见版本中的一段,但为贴合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前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唐末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民生疾苦,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边防的鼓声和邻近村落的鸡鸣催促着城门的开启,而天上繁星还未隐去,我的脸上已挂满了沉重的愁容。

释义

“戍鼓邻鸡催启关”描绘了清晨时分,边防的鼓声和邻近村落的鸡鸣交织在一起,催促着守城士兵打开城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忙碌的清晨氛围。“繁星未坠重愁颜”则转而描写诗人自己,尽管天未全亮,繁星仍在夜空中闪烁,但诗人却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思乡、离别或国家大事)而满面愁容,心情沉重。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戍鼓邻鸡”象征着边疆的紧张局势和生活的艰辛,“繁星未坠”则暗示着夜色未退,时间尚早,但诗人却已难以入眠,满心愁绪,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张力,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通过“催启关”和“重愁颜”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他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清晨,面对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自身的困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清晨的边防景象和自己的愁容,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