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飞多少江凫翼,好倩樯乌遍寄声。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20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行有怀

唐·罗隐

南飞多少江凫翼,好倩樯乌遍寄声。

烟水茫茫千里远,白蘋红蓼满江亭。

作者及朝代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之中,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作者简介

罗隐出身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的诗文在当时颇有声望,却因性格耿直,不善于逢迎权贵,多次科举不第,后虽曾短暂入仕,但终因官场黑暗,难以施展抱负,而选择归隐山林,罗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种种弊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南飞的江凫(野鸭)振翅高飞,数量众多,我多么希望能借助船头(樯乌,指船桅上的乌鸦形装饰,此处代指船只)的力量,将我的思念和消息遍传四方,眼前的烟水茫茫,千里之遥,江边的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和红蓼(一种秋季开红花的草本植物)点缀着江亭,更添几分孤寂与离愁。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以江凫南飞为引子,借其飞翔的翅膀寄托了诗人希望传递信息的愿望;次句则直接表达了这一愿望,即希望通过船只将思念之情传递给远方的亲友,后两句则描绘了眼前苍茫的江景,以白蘋红蓼的意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无限向往。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江凫、樯乌、烟水、白蘋红蓼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山林之后,晚年的罗隐,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验,在归隐山林的日子里,他更加怀念远方的亲友,也更加珍惜眼前的自然美景,他借江行之机,抒发了自己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亲友的深情呼唤,也是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总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