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变体(含关键词“楼头明月终归去,更为残阳尽酒尊”意境融合)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楼头明月终归去,更为残阳尽酒尊”两句,但以下变体尝试融合此意境)
鹧鸪天·月夜离愁
宋·辛弃疾(拟)
楼头明月终归去,更为残阳尽酒尊,柳色依依别恨长,晚风轻拂泪沾裳。
情难舍,梦易伤,相思何处寄衷肠,空余回首斜阳外,无限离愁付夕阳。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于金朝统治区,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变体)
楼顶的明月终将西去,我在落日余晖中举杯饮尽最后一樽酒,柳枝轻摆,似乎也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晚风轻轻吹过,让泪水沾湿了衣裳,情感难以割舍,梦境又易让人心伤,满腔的相思之情却不知如何寄托,只能回首望向那斜阳之外,将所有的离愁别绪都寄托于那渐渐西沉的太阳。
释义
此变体诗通过描绘楼头明月、残阳、酒尊、柳色、晚风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离别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解的离愁别绪。
赏析
此诗融合了辛弃疾豪放与婉约并蓄的艺术风格,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楼头明月与残阳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而酒尊则成为了诗人借以消愁的媒介,柳色依依、晚风轻拂,既是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诗并非辛弃疾原作,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仕途不顺、频繁调任或亲人离别的生活经历,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与打压,其词作中常流露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此变体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或故土的深深眷恋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