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怀友
唐·刘沧
一别殊方两地愁,
故人零落几春秋。
殊方长恨故人少,
白发那论春事非。
芳草萋萋连远道,
夕阳黯黯入高楼。
凭栏惆怅人谁会,
不觉潸然泪满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沧,唐代诗人。
朝代:唐
作者简介
刘沧,生卒年不详,唐代晚期诗人,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风清丽婉约,多抒发个人情怀与人生感慨,有《刘沧集》传世,但今存诗不多。
译文
自从分别后,我们身处异地,各自承受着离愁别绪,多年过去,老朋友散落各地,不知几何,在这遥远的地方,我常常怨恨身边的老朋友太少,哪还有心情去议论春天的是非呢?芳草萋萋,一直延伸到远方的道路,夕阳黯淡无光,悄悄落入高楼之后,我独自凭栏远眺,满心惆怅,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想到这里,不觉泪水已经流满了脸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孤独之感,首联直接点出离别与愁绪,颔联通过“殊方长恨故人少”强化了孤独感,并借“白发那论春事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颈联以自然景象(芳草、夕阳)映衬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尾联则直接抒发凭栏惆怅、泪满衣襟的深情。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殊方长恨故人少,白发那论春事非”两句尤为动人,前者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对故友的怀念与孤独感;后者则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淡然,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刘沧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仕途坎坷而四处漂泊,刘沧在仕途上可能遭遇了挫折,加之远离家乡,思念故友之情油然而生,遂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中流露出的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晚期文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