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小有天
唐·杜牧
连逢七十二重山,芝朮潜通小有天。
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一径晚花鲜。
飞泉漱玉鸣寒涧,野鹿衔花入暮烟。
莫道此中多胜境,桃源仙境亦枉然。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该虚构作品。)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诗作在晚唐时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连续穿越了七十二座重重叠叠的山峦,终于发现了一处隐秘的仙境——小有天,这里灵芝仙草暗自生长,与天地灵气相通,云雾半开之间,新瀑轰鸣而下,松林间的小径上,晚开的花朵鲜艳夺目,飞泉如同漱玉般在寒涧中回响,野鹿口衔鲜花,缓缓步入傍晚的烟雾之中,不要说这里只是多了几处美景,即便是那传说中的桃源仙境,与之相比也显得逊色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一处隐秘而美丽的仙境——小有天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山峦、灵芝、云雾、瀑布、松风、晚花、飞泉、野鹿等元素,展现了仙境的幽静、神秘与美丽,诗人也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小有天美景的极高赞誉,认为它甚至超越了传说中的桃源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仙境画卷,诗人通过“连逢七十二重山”的艰难跋涉,与“芝朮潜通小有天”的意外发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仙境的难得与珍贵,诗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具画面感,如“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风一径晚花鲜”等句,既展现了仙境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杜牧在一次游历中,偶然间听闻了关于小有天的传说,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他决定踏上寻找小有天的旅程,经过长时间的跋涉与探寻,杜牧终于找到了这个隐秘而美丽的仙境,并被其深深吸引,为了表达对仙境的赞美与留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旅程和心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