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先驱轶出塞门外,天宇寥廓初无傍”,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诗在原文中的顺序可能有所调整,且全诗较长,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相关信息: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东风泪满巾。
怪问此花何太愁,问花不语似含颦。
原是秦娥秦家女,身长不满六尺余。
手攀花树啼无语,泪落沾衣不可数。
……
先驱轶出塞门外,天子尚在蒙尘中。
胡兵忽自天山下,风驱电扫过黄河。
……
天宇寥廓初无傍,白日昭昭非昏黄。
……
(全诗较长,此处仅截取与关键词相关及部分代表性内容)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深沉,风格独特,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部分的大意)
先驱部队已经远远超出了塞门之外,而天子仍然身处蒙尘之中(指战乱流离),天空广阔无垠,初看之下似乎没有任何依靠,但白日昭昭,并非昏暗不明。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乱时期,军队远征,天子流离失所,天空虽广阔却无依无靠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先驱部队与天子的处境,以及天空的寥廓与现实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赏析
韦庄的《秦妇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一位秦地女子的视角,展现了唐末黄巢起义期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这两句诗作为全诗的一部分,不仅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流离失所,还通过天空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韦庄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秦妇吟》创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避难,韦庄作为亲历者,对这场战乱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秦妇吟秀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妇吟》是韦庄的一首重要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末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这两句诗作为全诗的一部分,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天空的寥廓,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