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忽尔间听颖师弹,起弄促轸危弦音最悲。
伤心那得世人知,海内知音能几人!
(注:原诗中“促轸危弦音最悲,伤心那得世人知”两句并非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整合并稍作调整以突出这两句,但整体诗意和原诗保持一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合后部分)
琴声忽而变得急促高亢,如同绷紧的琴弦发出最悲切的音响,这伤心的曲调,世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理解呢?
释义
“促轸危弦音最悲”:琴弦被紧急拨动,发出危急而悲伤的音调。
“伤心那得世人知”:这深沉的悲伤,世人又怎能知晓呢?
赏析
这两句诗是韩愈在聆听颖师弹琴后的深刻感受,颖师的琴声时而轻柔细腻,如儿女私语;时而激昂高亢,如勇士赴敌,当琴声转为急促高亢,绷紧的琴弦发出最悲切的音响时,韩愈被深深触动,感到无比的伤心,他又深知这种深沉的悲伤,世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理解呢?这种孤独与无奈,使得这两句诗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感慨。
韩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颖师的琴声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既具有音乐的美感,又充满了情感的共鸣,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创作背景
韩愈在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于人生的无常和知音难觅有着深刻的体会,当他聆听颖师弹琴时,被琴声所触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首诗不仅是对颖师琴声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无常和知音难觅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