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东风零雨频,晓来料峭寒著人。的释义

风云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有感

宋·陈与义

清明东风零雨频,晓来料峭寒著人。

柳丝无力随风舞,花片多情逐水滨。

燕子归来寻旧垒,桃花开处见新春。

年光过眼如流电,莫负今朝酒满樽。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书法家,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其作品风格独特,既有江西诗派的硬朗,又不失个人情感的细腻,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清明时节东风带来频繁的细雨,清晨时分寒意袭人,使人感到料峭,柳条柔弱无力,随风轻轻摇摆,花瓣多情,随风飘落至水边,燕子归来寻找去年的巢穴,桃花盛开宣告着新春的到来,时光匆匆如流水般逝去,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一天,让我们把酒言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清明东风零雨频,晓来料峭寒著人”点明了时节和天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柳丝、花片、燕子和桃花等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柳丝无力”、“花片多情”等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也通过“年光过眼如流电”等诗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陈与义身处乱世之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在这清明时节,他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复杂心境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