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府中即事
唐·韦应物
沈沈相府士如市,山东供事河南侯。
门庭若市无休日,冠带如云不绝裘。
案牍可销当世志,琴樽自足一生谋。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远,自然流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在唐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并称“王孟韦柳”。
译文
深深的相府里士人像市场一样众多,来自山东的官员们为河南的诸侯效力,门庭若市,没有一天休息,冠带如云,络绎不绝,案头的公文可以消磨掉当世的志向,琴和酒足以满足一生的追求,不要说名和利,名利其实是人自身的仇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相府内官员众多、事务繁忙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首联“沈沈相府士如市,山东供事河南侯”直接点题,写出了相府的繁华和官员的繁忙,颔联“门庭若市无休日,冠带如云不绝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繁忙和繁华,颈联“案牍可销当世志,琴樽自足一生谋”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则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强调了名利对人心的腐蚀和危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相府的繁华和官员的繁忙,反映了唐代官场的复杂和喧嚣,诗人以淡泊名利的态度,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警惕,诗中“案牍可销当世志,琴樽自足一生谋”两句,既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名利对人心的腐蚀和危害,表达了对真正人生价值的追求。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唐代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担任官职期间,对官场生活有所感悟而创作的,当时唐代社会风气浮躁,官场竞争激烈,名利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韦应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和反思,这种淡泊名利、追求闲适生活的态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