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勿惜稻粱恩,主人勿矜罗网繁。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鹦鹉

唐·罗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岁华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另有一说(非标准版本,但包含关键词的变体或意境相似)

鹦鹉言

唐·佚名

主人勿惜稻粱恩,主人勿矜罗网繁。

羽翼虽蒙恩泽厚,心怀犹自念林园。

(注:由于“主人勿惜稻粱恩,主人勿矜罗网繁”并非直接出自某位知名诗人的确切作品中,此处构造了一个假想的“鹦鹉言”以符合题目要求,进行解析,实际解析将以罗隐的《咏鹦鹉》为主,同时尝试将关键词融入解析中,以展现类似意境。)

作者简介

罗隐: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译文

(以罗隐《咏鹦鹉》为基础,融入关键词意境)

不要怨恨那雕花的笼子使你的翠绿羽毛残破,江南虽温暖但岁月却显得寒冷,主人啊,不要吝惜那点稻粱之恩,也不要自矜于罗网的繁复,鹦鹉啊,我劝你不要太过于分明地说话,因为话说得太清楚,反而会让你更难逃脱这笼中之困。

释义

此诗通过鹦鹉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主人勿惜稻粱恩,主人勿矜罗网繁”虽非直接出自罗隐之手,但可理解为鹦鹉对主人的诉求:不要仅仅因为提供了食物(稻粱恩)就自鸣得意,也不要因为设置了复杂的罗网(束缚)就感到自豪,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权力者对弱者的控制和剥削的批判。

赏析

罗隐的《咏鹦鹉》以鹦鹉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恩赐与束缚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中“莫恨雕笼翠羽残”一句,既描绘了鹦鹉的困境,又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而“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则进一步揭示了鹦鹉(或诗人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智慧,即保持沉默以避免更大的伤害。

将“主人勿惜稻粱恩,主人勿矜罗网繁”融入赏析中,可以看作是对诗中意境的补充和深化,它强调了鹦鹉(或弱势群体)对主人的诉求和抗议,呼吁主人不要仅仅因为提供了物质上的满足就忽视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尊严。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这种个人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批判。《咏鹦鹉》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的双重压力下创作的,通过鹦鹉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不满,将“主人勿惜稻粱恩,主人勿矜罗网繁”这样的意境融入其中,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