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转旋蛟龙窟,岩壁冥蒙虎豹迹。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探幽

唐·李颀

石潭转旋蛟龙窟,岩壁冥蒙虎豹迹。

林深藏鸟不知处,水阔无云自映天。

野客闲来寻古洞,樵夫兴至觅清泉。

幽深此景谁能识,唯有孤云日往还。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质朴自然,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石潭深邃曲折,仿佛蛟龙潜藏的洞穴;岩壁昏暗模糊,隐约可见虎豹留下的足迹,密林深处,鸟儿隐匿不知所在;水面宽阔,无云的天空倒映其中,山野之客闲暇时来探寻这古老的洞穴,樵夫兴起时则寻觅清冽的泉水,如此幽深的景致谁能识得?只有孤云日复一日地往来其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而神秘的自然景观,通过石潭、岩壁、密林、水面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诗人以野客和樵夫的身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石潭、岩壁、林鸟、水面等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野客和樵夫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归隐自然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辞官归隐之后,在仕途失意后,李颀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野客、樵夫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归隐自然的决心和情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