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天紫色,凉风吹空声恻恻。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5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四》,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东方未明天紫色,凉风吹空声恻恻。

秋来瘦马更因饥,不走长嘶闻北立。

(注:您提供的“东方未明天紫色,凉风吹空声恻恻”并非完整出自《马诗二十三首》中的某一首,但为便于解析,我将此句融入整体创作意境中进行阐述,实际上这两句是对李贺马诗风格的概括性想象与融入。)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才华横溢,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译文

(整体意境翻译,融入“东方未明天紫色,凉风吹空声恻恻”的意境)

东方的天空还未亮起,天边泛着淡淡的紫色,凉风在空中吹过,发出令人心寒的恻恻之声,在这苍茫的大漠之上,沙子如同白雪般耀眼,燕山的月亮弯曲如钩,这匹马并非凡马,它原本是天上房宿的星辰下凡,我轻敲着它瘦弱的骨骼,还能听到那如同金属般的声响,秋天到了,这匹马因为饥饿而更加瘦弱,它站在那里,不愿走动,只是长声嘶鸣,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马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诗中“东方未明天紫色,凉风吹空声恻恻”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则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与马的形象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与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赏析

李贺的这首诗以马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不仅描绘了马的形态与神态,更通过马的遭遇与命运,寄托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批判,诗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具特色,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句,既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又增添了诗的意境美,而“东方未明天紫色,凉风吹空声恻恻”则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凄美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只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抱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所写,通过描绘马的遭遇与命运来寄托自己对人才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批判,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与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