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怀古
唐·刘禹锡
自疑寂寞扬雄宅,最爱清和谢监诗。
柳色春筵祓锦水,花光晴日映江楼。
能添壮士英雄志,更助文人翰墨才。
从此年光俱可爱,何须惆怅怨芳菲。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译文
我暗自怀疑自己是否像扬雄那样寂寞地居住在简陋的宅邸中,却最喜爱谢朓那清新和婉的诗歌,春日里,柳色青翠,人们在锦水边举行祓禊之宴;阳光明媚,花光映照在江楼之上,这样的美景能够增添壮士的英雄气概,更能助长文人的笔墨才华,从此,每一年的春光都如此可爱,又何必为那短暂易逝的花草而惆怅怨叹呢?
释义
首句“自疑寂寞扬雄宅”中的扬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以才学著称但仕途不顺,刘禹锡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某种孤独与自我怀疑,次句“最爱清和谢监诗”中的谢监,指的是南朝齐代的文学家谢朓,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刘禹锡借此表达了对谢朓诗歌的喜爱,也透露出自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刘禹锡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自我反思,首联以扬雄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但随即以谢朓的诗歌为慰藉,展现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颔联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惜,颈联进一步升华主题,指出美景能够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和文学才华,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尾联则以豁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刘禹锡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怀念古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也以自然之美为慰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是对这首诗的全方位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