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全诗是什么?

生辉19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附加句

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根据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原诗部分)

傍晚时分,登楼东望,海天一色,一片苍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影在水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夏夜里,月光照在平整的沙地上,犹如秋霜,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屋,这里的确要清凉得多。

(附加句)

还需要一艘小船在轻波上荡漾,自己吟诵着新诗,以此送别那渐渐增多的白发。

释义

原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上眺望远方,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地的向往,附加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自然中悠然自得,以诗酒为伴,度过余生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景因情生,景情交融,在短短八句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诗人抓住了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的刹那,将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古木、平沙、夏夜等诸多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了对清凉之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邀请之情,附加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眺望远方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面临着一些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渴望能够找到一个清凉之地来消暑解闷,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也始终关注着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但在这首诗中,他暂时放下了这些烦恼,转而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自由,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在这种心境下,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