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2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贾岛

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樵俱未逢。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贫寒,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因诽谤罪贬为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贾岛的诗风清奇僻苦,以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他善于推敲字句,有“推敲”的典故传世。

译文

初闻学道应灭除正受(佛教用语,指世俗的烦恼和执着),于是深居简出,不再抒发那些牢愁之思,松风吹拂下解开衣带,山月映照中悠然弹琴,你若问我穷困与显达的道理,渔人和樵夫都未曾遇到这样的机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贾岛对道家思想的领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学道初闻灭正受”表明他通过学习道家思想,开始懂得要消除世俗的烦恼和执着;次句“深居不赋畔牢愁”则进一步说明他选择深居简出,远离尘嚣,不再为世俗的忧愁所困扰,后两句通过描绘松风、山月等自然景物,以及渔樵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深居山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两句尤为传神,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更通过“解带”和“弹琴”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人以渔樵自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晚年更是因诽谤罪被贬为长江主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逸生活,寄情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所写,表达了他对道家思想的领悟和对隐逸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以及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物外的思想倾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