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区丧乱方如许,寸地尺天无安堵。全诗是什么?

梦梦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悲愤诗(其二)

唐·杜甫

寰区丧乱方如许,寸地尺天无安堵。

祗应漂泊西南去,水宿风餐老江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天下战乱纷扰到了如此地步,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都没有安宁之所,我只能漂泊到西南方向去,在水上住宿,在风中进餐,老死在这江湖之上。

释义

寰区丧乱:指天下战乱不断,局势动荡不安。

方如许:正是如此,表示战乱的程度之深。

寸地尺天:形容空间狭小,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都受到战乱的影响。

无安堵:没有安宁的地方,堵,墙壁,这里代指住所。

祗应:只能,应当。

水宿风餐:形容旅途艰辛,在水上住宿,在风中进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深深忧虑和无奈,首句“寰区丧乱方如许”直接点明了战乱纷扰的严重程度,次句“寸地尺天无安堵”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都没有安宁之所,后两句“祗应漂泊西南去,水宿风餐老江湖”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只能漂泊到西南方向去,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诗人的悲愤之情,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杜甫亲身经历了这些战乱,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自己命运的悲观预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只能漂泊到西南方向去,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种无奈和悲观情绪,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