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泰山
唐·李隆基
崔嵬势压东南倒,穹崇下俯群峰小。
根盘地角海天平,岩岫苍苍接云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音乐家。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译文
泰山巍峨高耸,气势磅礴,仿佛要压倒东南方向的一切;它雄伟壮丽,从山顶俯瞰,周围的群山都显得渺小无比,泰山的根基深深扎在大地的角落,与海天相接,岩石和山峰苍翠欲滴,直插云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通过“崔嵬势压东南倒”和“穹崇下俯群峰小”两句,生动展现了泰山的高大和威严,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根基稳固和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首句“崔嵬势压东南倒”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和气势磅礴;次句“穹崇下俯群峰小”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泰山的雄伟和周围群山的渺小,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泰山的根基和山峰,进一步展现了泰山的稳固和壮丽,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是一首赞美泰山的佳作。
创作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达到了极盛时期,他个人也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览泰山时,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