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平生希鼎食,年来一饱尚艰辛。全诗是什么?

风云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老

唐·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主父平生希鼎食,年来一饱尚艰辛。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村边篱笆稀疏,江边小路曲折迂回,柴门歪歪斜斜,正对着江面敞开,渔人撒网捕鱼,江潭水清见底,商贾驾船归来,映照着夕阳余晖,漫长的道路让我为剑阁而担忧,一片孤云为何独自飘向琴台?主父偃平生希望享用鼎食,但近年来连一餐饱饭都如此艰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江边村野的日常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主父平生希鼎食,年来一饱尚艰辛”两句,借用了汉代主父偃的典故,主父偃曾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表达了人应有高远的志向,但杜甫在这里反用其意,说自己虽有高远的志向,但现实中连一餐饱饭都难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生活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渔人、贾客的安逸生活与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形成鲜明对比,片云”也象征着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背景紧密结合,既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杜甫虽然身处相对安定的成都,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江边村野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