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杜荀鹤
当日诗书徒用世,如今文字岂谋身。
闲居竹色侵衫冷,静坐花香入室频。
门巷日高人未起,池塘春尽草犹新。
邻家酒熟常相过,不畏人知不畏贫。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译文
当年我苦读诗书,只希望能借此步入仕途,为国效力;但如今看来,这些文字又怎能用来谋生呢?我闲居在家,竹子的绿色仿佛侵入了我的衣衫,让我感到一丝寒意;静坐时,花香频频飘入室内,令人心旷神怡,门巷里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但我还未起床;池塘边的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草儿依然鲜嫩如初,邻居家的酒酿熟了,我常常前去拜访品尝,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也不畏惧贫穷的生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当日诗书徒用世,如今文字岂谋身”直接点出主题,诗人曾希望通过读书入仕来改变命运,但现实却让他失望,文字并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颔联和颈联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竹色、花香、日高、春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对贫富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调整,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仕途梦想与今日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识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中的意象选择贴切自然,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又传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在长期的仕途失意中,他逐渐对官场和仕途失去了信心,转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仕途失意的淡然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仕途艰难的现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