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项斯
去水汤汤萦屿转,前山恰恰与云平。
行来半日无人识,独倚危栏看晚晴。
作者简介
项斯,字子迁,晚唐时期的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9世纪,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以诗文著称,项斯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流水潺潺环绕着岛屿蜿蜒流淌,前方的山峰恰好与云端相平。
我独自行走了半天却无人相识,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静静观赏傍晚时分的晴朗天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美景,以及他内心的孤独与宁静,首句“去水汤汤萦屿转”通过描绘流水的动态,展现了山水的灵动之美;次句“前山恰恰与云平”则通过山峰与云端的平齐,突出了山的高峻与云的飘渺,后两句则转而写诗人的心境,他在山中行走半天却无人相识,只能独自倚栏看晚晴,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淡泊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前两句通过流水与山峰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灵动与高峻,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诗人的心境描写,将孤独与淡泊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全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人文情怀。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手法,前两句的流水与山峰相互映衬,突出了山水的灵动与高峻;后两句的无人相识与独倚危栏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宁静,这种对比与衬托的手法使得全诗在表达上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项斯在山间行走时所作,他或许是在游历山水、寻找灵感的过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冲动,诗人也可能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追求,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淡泊,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