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忠吟
唐·刘长卿
许国一心明贯日,存孤高节凛经冬。
表随天柱齐荣曜,心与葵倾向日红。
唐室君臣相顾惜,贾家父子独悲穷。
终期旧友携壶至,共醉庾楼明月中。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刘长卿并无此确切诗作,但以其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创作,以展现其可能的文学表达。)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诗风清丽雅正,多抒发仕途失意之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刘长卿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与韦应物并称“韦刘”,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译文
我许身报国之心如同明亮的日光穿透云霄,坚守孤儿(或指忠诚于国家、君主)的高尚节操,即便经历严冬也凛然不屈,我的忠诚如同天柱般高耸,荣耀显赫;我的心志如同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般忠诚,唐朝的君臣都对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珍惜,但贾家父子(此处可能借指某些不被理解或遭遇不幸的忠臣)却独自承受着悲伤和贫穷,我期待有一天,能与旧日的朋友一同携壶而来,在这庾楼之上,共醉于明月之下。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节操的坚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首联“许国一心明贯日,存孤高节凛经冬”直接点明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高尚节操的坚持,颔联通过比喻进一步强调其忠诚之心,颈联则通过对比,反映了诗人虽受尊重但仍有孤独与不幸的境遇,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节操的深刻理解和坚守,首联的“明贯日”和“凛经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忠诚与节操的坚定与不屈,颔联的“天柱”和“葵倾”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忠诚与向往,颈联的对比,既反映了诗人所处的复杂政治环境,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尾联则以期待与希望收尾,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唐代社会背景及刘长卿风格的推测)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仕途不顺、遭遇贬谪之时,面对朝廷的复杂政治环境,诗人坚守自己的忠诚与节操,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孤独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忠诚与节操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政治困境时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