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三溪少隐
宋·释绍嵩
便应扫尽陈踪迹,摹作三溪少隐图。
水色山光浑似旧,竹篱茅舍自成孤。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赋小诗。
莫道此中无胜境,桃源仙境亦如斯。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他活跃于南宋中后期,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译文
应当彻底清除旧日的踪迹,将这里的美景描绘成一幅三溪少隐图,水色山光依旧如昔,竹篱茅舍独自成趣,显得格外清幽,闲暇时,我常在石上静观流水潺潺,兴致来时,便在花间吟咏小诗,不要说这里没有人间胜境,这里的景致堪比世外桃源,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环境与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便应扫尽陈踪迹”一句,暗示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决心;“摹作三溪少隐图”则是对这种理想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具体描绘水色山光、竹篱茅舍、石上观水、花间赋诗等场景,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以“桃源仙境亦如斯”作结,将隐逸生活与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相提并论,强调了其超凡脱俗的魅力。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诗中“水色山光浑似旧,竹篱茅舍自成孤”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而“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赋小诗”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全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文人仕途艰难的时代,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压力,他选择了遁入空门,以诗为伴,以自然为友,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本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描绘,也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逆境中保持一颗平和、超脱之心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