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李侍郎归衡州(其二)
宋·王安石
乡国今来几万里,扁舟此去定何年。
此去致君尧舜上,黑头卿相自朱颜。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力图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的发起者,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雄健简练、奇崛峭拔著称。
译文
你此去家乡已是万里之遥,乘一叶扁舟不知何时能归。
但愿你能辅佐圣明的君主,成就尧舜般的盛世,那时你作为年轻的卿相,依然保持着红润的容颜。
释义
乡国:家乡。
扁舟:小船,这里指李侍郎乘船归乡。
致君尧舜上:希望辅佐君主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
黑头卿相:指年轻有为的朝廷高官,卿相是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黑头则形容年轻。
自朱颜:依然保持着红润的容颜,形容年轻有为。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为送别友人李侍郎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首句“乡国今来几万里”点明了李侍郎归乡路途的遥远,次句“扁舟此去定何年”则表达了对友人归期难定的感慨,后两句“此去致君尧舜上,黑头卿相自朱颜”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能辅佐圣君,成就伟业,同时保持年轻有为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友人归乡的艰难和辅佐圣君的崇高使命,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深刻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王安石正致力于推行变法革新,希望通过改革来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许多官员和士人对此持反对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送别友人李侍郎归乡,心中既有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也有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