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一字梦
宋·陆九渊
一字梦灵通洛学,诸儒文弊隔贤关。
心源妙处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然。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号象山,汉族,书斋名“存斋”,江西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居象山,故学者称象山先生、陆象山,与朱熹齐名,世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
译文
通过一个字的梦境,我领悟到了洛学的精髓,众多儒者的文章虽然繁多,但却因文辞的繁琐而隔绝了通往圣贤之道的关卡,在心灵的源头,有着妙不可言的自在与无拘无束,即便置身于纷繁复杂的万物之中,也能自然而然地领悟真理。
释义
一字梦灵通洛学:通过梦境中的一字启示,陆九渊领悟到了洛学的深刻内涵,洛学,即北宋理学的重要流派,以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强调天理与人性的统一。
诸儒文弊隔贤关:批评当时许多儒者过于注重文辞的修饰,反而掩盖了学问的本质,使得通往圣贤之道变得困难重重。
心源妙处无拘束:强调心性的自然流露,不受外界束缚,是学问的最高境界。
万象丛中得自然:即便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然,达到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陆九渊对其心学思想的深刻表达,他通过“一字梦”的意象,展现了自己对于洛学精髓的领悟,同时批判了当时儒学界存在的文弊现象,诗中“心源妙处无拘束”一句,更是体现了陆九渊心学“心即理”的核心思想,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自在是学问的最高追求,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展现了陆九渊作为心学大师的深邃思想和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的时期,他自幼便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在长期的学术探索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学思想体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深入研究洛学并有所领悟后所作,旨在表达自己对心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批判当时儒学界存在的文弊现象,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学术风气的不满和对于真正学问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