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故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得得飞。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
故园今夜应无恙,月照花前酒一觞。
(注:“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庄的某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根据韦庄及其他唐代诗人作品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意境综合创作而成,用以体现韦庄风格的思乡之情,以下解析基于这种创作情境。)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乱世,历经战乱流离,作品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和对时局的忧虑,情感深沉,风格清丽,韦庄的诗词在晚唐五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每年春天,身处异乡的我总是满怀悲伤,看着杜曲(代指故乡附近)的黄莺自由自在地飞翔,东边的栏杆旁,那株梨花如雪般洁白,让人不禁感慨人生能有几个清明时节呢?自然而然地,望向故乡时我就会泪流满面,这并非仅仅因为风吹动树木而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想,故乡的今夜应该一切安好,月光正温柔地照耀在花前,或许有人正举杯独酌。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春日异乡之景,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前两句以春日黄莺的自由飞翔反衬诗人的异乡之悲;中间两句以梨花喻人生短暂,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直接点出思乡主题,强调泪水并非因外界景物所触,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想象故乡的宁静美好,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黄莺的自由飞翔、梨花的洁白如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进而引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尤其是“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两句,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以及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纯粹性,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韦庄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基于韦庄风格创作的虚构作品,但韦庄本人确实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流离,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想象为韦庄在异乡漂泊时,面对春日景象,触景生情,回忆起故乡的美好与安宁,从而写下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局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