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衰不复能搜句,聊插红萸满帽归。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日病中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病衰不复能搜句,聊插红萸满帽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其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语言奇特,风格壮丽,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曾游历四方,后两度出塞任职,亲身经历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和战争场面,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译文

勉强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却无人送酒来助兴。

遥想故乡园中盛开的菊花,此刻应正傍着战场开放。

因病体衰弱已无法再苦思冥想寻觅诗句,姑且插上茱萸,把帽子插满就归家去吧。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因病不能尽情享受节日氛围的遗憾,以及对远方故乡和战乱中故园的深切思念,前两句通过“登高”与“无人送酒”的对比,展现了节日的孤寂;后两句则直接抒发对故园的怀念,特别是“病衰不复能搜句”一句,透露出诗人因病体孱弱,连创作诗句的能力都大不如前的无奈与悲哀,而“聊插红萸满帽归”则以一种自嘲而又略带释然的态度,结束了全诗,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重阳节病中的感慨之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病衰不复能搜句”的自我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身体状况,也隐喻了时代背景下的文人困境——战乱频仍,个人才华难以施展,而“聊插红萸满帽归”的结尾,则以一种生活的小确幸,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体现了诗人即便在逆境中也不失生活情趣的豁达态度,整首诗在悲凉中不失坚韧,在思念中蕴含希望,是岑参边塞诗风与人生哲学的完美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或广德二年(764年),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国家虽初定,但战乱留下的创伤仍未平复,社会动荡不安,岑参此时可能因战乱或疾病滞留某地,适逢重阳佳节,思乡之情与病体之困交织,促使他写下这首充满深情与无奈的诗篇,诗中既有对故园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时局的无奈感慨,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文人面对国家动荡时的复杂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