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刘禹锡
山居水郭静无尘,
应似零陵溪上景。
林泉多类柳州文,
清风明月自为邻。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山中的居所和水边的城郭宁静无尘,
这景致应和零陵溪上的风光相似。
山林泉水的景致多像柳宗元文中的描述,
清风明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邻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将自己的居所比作零陵溪上的风景,强调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诗人提到林泉景致与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的文章相似,表达了对柳宗元文学成就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的文学追求与自然情怀,诗人以清风明月为邻,展现了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将自己的山居生活与零陵溪上的美景、柳宗元的文学成就相联系,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展现了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诗中“应似”、“多类”等词,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与自省,也增强了诗歌的文学性和哲理性,清风明月作为自然之美的象征,与诗人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仕途上曾几经沉浮,晚年寓居洛阳,过着相对闲适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自然不仅是审美的对象,更是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归宿,这首诗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