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山行》,全诗原文如下:
山行
宋·梅尧臣
山溪荦确冒荒筠,石溜涓涓尽日闻。
雨过晓开珠树色,风来秋动玉池纹。
山禽啼罢寒岩静,野客吟余古寺曛。
欲访深林人迹少,独怜幽草鹿成群。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存诗约二千九百多首,内容广泛深刻,形式多样,风格平易朴素,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载记》、《毛诗小传》等。
译文
山间的溪流在乱石中穿行,水声潺潺终日不绝,荒草丛生的竹林掩映着溪流,雨水过后,晨光初照,树叶上的水珠如同珍珠般闪烁,秋风拂过,池塘水面泛起层层细腻的波纹,山中的鸟儿啼叫完毕,寒岩恢复了宁静,隐士吟诗之后,古寺的暮色渐渐降临,想要探访那深林之中人迹罕至的地方,却独自怜爱着那幽静的草丛中成群的鹿儿。
释义
荦确:形容山石大而多棱角。
荒筠:荒芜的竹林。
石溜:山涧的流水。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珠树:形容树叶上的水珠如同珍珠。
玉池:指清澈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所见的山间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间的清幽与宁静,首联以“山溪荦确冒荒筠,石溜涓涓尽日闻”开篇,既描绘了山溪的曲折与乱石,又表现了水声的清脆与持久,营造出一种原始而自然的氛围,颔联“雨过晓开珠树色,风来秋动玉池纹”则通过雨后的清新与秋风的吹拂,进一步展现了山间的美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与立体,颈联“山禽啼罢寒岩静,野客吟余古寺曛”则从声音与光影的角度,描绘了山间的静谧与古朴,为全诗增添了一种超脱与宁静的气息,尾联“欲访深林人迹少,独怜幽草鹿成群”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在山行途中所作,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梅尧臣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山行途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自然与人生的一种独特感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