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行若畏荒蹊险,误听风声作雨声。全诗是什么?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雨过山村暮,云开古寺灯。

浮烟藏远树,微月照前汀。

泥行若畏荒蹊险,误听风声作雨声。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成就最高的,文学史上将他与徐照、徐玑、翁卷合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译文

雨后的山村显得格外寂静,傍晚时分,古寺的灯光在云开雾散后渐渐显露,远处的树木在浮烟中若隐若现,微弱的月光映照着前方的水边平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心中有些畏惧这荒野小径的艰险,以至于把风吹树叶的声音误认为是雨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村夜晚的宁静与幽远,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时的微妙心理,通过“雨过”、“云开”、“浮烟”、“微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泥行若畏荒蹊险,误听风声作雨声”则表达了诗人在行走中的谨慎与不安,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与误解。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雨后的夜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前两句“雨过山村暮,云开古寺灯”以雨后山村和古寺灯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泥行”和“误听风声”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行走中的微妙心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敬畏,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师秀在山间行走时所作,雨后的山村显得格外宁静而神秘,古寺的灯光在云开雾散后渐渐显露,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体会到了行走的艰辛与不安,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