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本为花栽馆外坡,
移来碧砌便成柯。
朝看暮拂依前是,
那堪事异荀文若,
空费君王十四车。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全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中也不乏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原本这株花是栽种在馆舍之外的坡地上,
后来被移栽到宫殿的碧绿台阶旁,便成了栋梁之材。
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我都细心地看护着它,它依然如故,
但怎能忍受世事变迁如同荀文若(荀彧)的遭遇,
白白浪费了君王派遣的十四辆车的辛劳。
释义
此诗以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才被埋没的感慨,首联写花原本生长在平凡之地,后被移栽至尊贵之处;颔联写诗人对花的细心呵护,但花性未改;颈联引入荀文若(荀彧)的典故,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而被迫自杀,此处借以比喻世事多变,人才难安;尾联则直接抒发感慨,认为君王的辛劳和期待最终化为泡影。
赏析
此诗构思巧妙,以花喻人,借古讽今,诗人通过对花的描写,引出了对世事无常、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颈联引入荀文若的典故,更是将诗歌的意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批判性,尾联的“空费君王十四车”则是对这种感慨的进一步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君王辛劳的同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对时局感到失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李商隐可能感受到了自己如同那株被移栽的花一样,虽然身处尊贵之地,但并未得到真正的重用和赏识,他也可能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才埋没现象感到不满和忧虑,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批判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