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祗解凋容鬓,花鸟何曾管乱离。的解释

生辉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恨

唐·韩偓

水自东流花自落,

鸟啼山色自幽閒。

年华祗解凋容鬓,

花鸟何曾管乱离。

作者及朝代

韩偓,唐代晚期诗人,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著名诗人,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作者简介

韩偓是晚唐著名诗人,自幼聪颖,文思敏捷,十岁便能即席赋诗,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深沉感慨之作,韩偓在政治上颇有抱负,但晚唐政治腐败,他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后入南唐,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流水自东流去,花儿自落凋零,

鸟儿啼鸣,山色更显幽静闲远。

岁月只会让人容颜衰老,鬓发斑白,

而那些花鸟,又怎会关心人间的战乱流离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流逝与不变,对比出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无情,流水东流、花儿自落,是自然界不变的规律;而人的年华却在不断消逝,容颜衰老,诗人感叹岁月无情,而自然界的花鸟却似乎对此毫不在意,它们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不会因人间的战乱流离而有所改变。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无情的认识,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流水、落花、鸟啼、山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幽静闲远的意境,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的无奈与自然的无情,诗人以“年华祗解凋容鬓”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而以“花鸟何曾管乱离”则表达了对自然无情的认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韩偓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坎坷命运,深感无奈和感慨,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流逝与不变,对比出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无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坎坷,也体现了韩偓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