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井
唐·李商隐
石甃冷苔凝晓露,铁涵荒草闭秋烟。
疏篱残菊霜前瘦,废井颓垣雨后寒。
抒井只应供爨用,不须全是凤门泉。
谁人得似幽居者,独倚阑干看暮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石砌的井栏上凝结着清晨的露水,铁制的井盖被荒草覆盖,秋日里烟雾缭绕,稀疏的篱笆旁,残菊在霜前显得瘦弱,废弃的井和倒塌的墙垣在雨后更添寒意,这口井只应被用来烧火做饭,不必要求它像皇宫中的凤门泉那样甘甜,有谁能够像我这幽居的人一样,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傍晚的天空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口废弃的井及其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石甃”、“铁涵”、“残菊”、“颓垣”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而“抒井只应供爨用,不须全是凤门泉”一句,则借井之用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认为不必追求过高的地位或完美的境遇,平凡的生活也有其意义。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强烈,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废弃井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荒凉,更寓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抒井只应供爨用,不须全是凤门泉”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豁达态度,认为平凡的生活同样值得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描绘一口废弃的井及其周围的环境,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