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祇在第九叠,太白一去三千秋。出自哪首诗?

春秋2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唐·李白

敬亭山色秀如画,谢朓遗踪映碧霞。

高人祇在第九叠,太白一去三千秋。

云间两鸟过青嶂,烟里孤帆出远洲。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不仅擅长诗歌,还精通剑术,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

译文

敬亭山的景色秀丽如同画卷,谢朓留下的足迹映照在碧绿的云霞之中,高士只居住在山峰的第九重叠嶂之处,而我李白一旦离去便是漫长的三千年,云雾间两只飞鸟掠过青色的山峦,烟雾里一艘孤帆驶向遥远的江洲,又有谁会想起那北楼上的我,正迎风怀念着古代的谢公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敬亭山的自然美景和怀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士谢朓的敬仰与怀念,诗中“高人祇在第九叠”一句,既是对谢朓高洁人格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自己追求超脱世俗、向往高洁境界的理想。“太白一去三千秋”则借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自己虽离去多年,但对谢朓及那段历史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以“高人”自比,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谢朓的怀念,展现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云间两鸟过青嶂,烟里孤帆出远洲”两句,以动衬静,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李白晚年,当时他游历至宣城敬亭山,面对秀丽的山水,不禁想起了古代的高士谢朓,心中涌起一股怀古之情,谢朓是南朝齐代的著名诗人,曾在宣城任职,并留下了许多赞美敬亭山的诗篇,李白在敬亭山上,望着眼前的美景,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之作,表达了对谢朓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沉思,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晚年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