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史
唐·李商隐
已叹玄经返墨池,复愁国史奉严祠。
空庭日暮鸟飞尽,独坐书窗下夕霏。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已经为玄妙的经典被玷污而叹息,又为奉命撰写国史而愁苦,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都已飞尽,我独自坐在书窗下,望着傍晚的烟霭。
释义
“已叹玄经返墨池”中的“玄经”可能指道家经典或泛指深奥的学问,“返墨池”则比喻学问被玷污或歪曲。“复愁国史奉严祠”中的“国史”指国家的历史记录,“奉严祠”则可能指为朝廷撰写史书或祭祀文章,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撰写史书可能受到政治干预的忧虑。“空庭日暮鸟飞尽,独坐书窗下夕霏”则描绘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学问被玷污和撰写史书可能受到政治干预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前两句直接抒情,情感深沉而复杂;后两句则以景结情,通过描绘空旷的庭院和日暮的烟霭,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曾一度得到朝廷的赏识,但最终还是因为政治斗争而陷入困境,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的困境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