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宋玉偏能赋,莫待东都客问予。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74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流

唐·杜牧

临流宋玉偏能赋,莫待东都客问予。

独上高楼望江水,秋风飒飒雨潇潇。

远山如黛添新愁,近水含烟笼旧梦。

谁解其中意未尽,唯将心事付东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七言绝句著称,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译文

面对江水,宋玉那样擅长辞赋的人才能吟咏出动人的诗篇,不要等到东都的客人来问我时才后悔没有创作,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江水,秋风飒飒,细雨潇潇,远山如同黛色一般增添了新的愁绪,近水含烟,笼罩着旧日的梦境,谁能理解我其中未尽的情意呢?只有将心事付诸东流的江水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面对江水时的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才华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以宋玉为典,强调赋诗之才需及时展现;次句则告诫自己不要等到他人询问时才后悔未有所作,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未竟的心事。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含蓄,首联以宋玉为引子,既点明了主题,又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才情;颔联则通过“独上高楼”与“秋风飒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萧瑟的氛围;颈联以远山近水为喻,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尾联则以“唯将心事付东流”作结,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困境,面对江水滔滔,他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墨客,如宋玉等,他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感慨与心事融入诗中,表达了对才华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