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宴赏春》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珠树月明花婀娜,凤毛春煖锦婆娑。
玉壶美酒香盈室,金樽佳人笑语和。
夜色渐深灯未灭,春光正好兴犹多。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伴我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月光下,珍珠般的树木映衬着婀娜多姿的花朵;春天里,凤凰的羽毛般轻柔的暖意让锦绣般的景色更加婆娑多姿,室内,玉壶中的美酒香气四溢;金樽旁,佳人笑语盈盈,夜色渐渐深沉,但灯火依然明亮;春光正好,兴致仍然高涨,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清风陪伴着我低声吟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宴会的美丽景象,首联“珠树月明花婀娜,凤毛春煖锦婆娑”以珠树和凤毛为喻,形容了春夜的美丽和温暖,以及花朵的婀娜多姿和景色的锦绣婆娑,颔联“玉壶美酒香盈室,金樽佳人笑语和”则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酒佳肴和佳人的欢声笑语,颈联“夜色渐深灯未灭,春光正好兴犹多”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兴致的高涨,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伴我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宴会中真意的追求和无人理解的孤独,只有清风相伴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宴会的美丽景象,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意,诗人通过珠树、凤毛、玉壶、金樽等意象,将宴会的环境和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人也通过佳人的欢声笑语和自己的孤独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真意的思考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的一次春夜宴会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和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春夜宴会的美丽景象和佳人的欢声笑语,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意的追求,诗人也通过尾联的“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清风伴我歌”来表达了自己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只有清风相伴的无奈,这种情感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