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阳日日水生波,翠袖黄裳晚棹过。的释义

生辉8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浔阳歌

唐·白居易

涔阳日日水生波,翠袖黄裳晚棹过。

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涔阳江面上日日泛起层层波澜,傍晚时分,身着翠袖黄裳的女子乘着船桨缓缓而过,希望你佩带好弓箭,不要惆怅,你既能写文章又能武艺高强,是个全能之才。

释义

“涔阳日日水生波”描绘了涔阳江(此处可能指浔阳江,因“涔”与“浔”字形相近,且浔阳江为白居易常提及之地)水波荡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氛围。“翠袖黄裳晚棹过”则通过描绘女子的服饰和动作,增添了一抹温婉与柔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物的动态。“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则是对某位人物的劝勉与赞美,鼓励他既要保持武人的装备(櫜鞬,即箭袋和弓),又要有文人的才华,不要因身份或能力的多重性而感到惆怅,因为这正是他全面才能的体现。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通过描绘涔阳江的自然美景和女子的温婉形象,巧妙地过渡到对人物的赞美与劝勉,前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全能之才的欣赏与鼓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人民诗人”的平易近人,又体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与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白居易在游历或任职期间,对所见所感的一种抒发,浔阳江作为他常提及的地点之一,可能与他个人的经历或情感有着某种联系,而诗中对全能之才的赞美与劝勉,则反映了白居易对人才的重视与期待,这也与他一贯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倾向相吻合,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