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景咏怀
唐·杜牧
水玉空青不易求,兰苕翡翠擅清秋。
凉风瑟瑟吹黄叶,明月皎皎照高楼。
远望云山千里外,近观碧水万重流。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杜牧并无此确切标题与内容的诗作,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区别于“大杜”(杜甫),杜牧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珍贵的水玉和空青难以寻觅,而兰花与翡翠鸟却在这清秋时节独占风光,凉风轻轻吹过,黄叶飘落,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楼,远望云山在千里之外,近看碧水滔滔,连绵不绝,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呢?只有孤独的灯光陪伴着我内心的愁绪。
释义
“水玉空青不易求”意指稀有的宝石难以获得,比喻珍贵之物难得;“兰苕翡翠擅清秋”则描绘出兰花与翡翠鸟在秋天中的美丽与独特,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凉风瑟瑟吹黄叶,明月皎皎照高楼”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既有萧瑟之感,又有明月高悬的宁静之美。“远望云山千里外,近观碧水万重流”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与感慨。“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境,只有孤灯相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愁绪的抒发,前两句以“水玉空青”与“兰苕翡翠”为对比,突出了珍贵与平凡、难得与易见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中间两句则通过“凉风”、“黄叶”、“明月”、“高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秋日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杜牧在某个秋日夜晚的所思所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杜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不例外,他可能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与无奈,同时又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内心的孤独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