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变体(含关键词“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意境):
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
海天东望意悠悠,夏夜江楼共清秋。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及原诗意境创作,非白居易原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以变体诗为例)
带着一卷书来到此地,面对着江波上的明月,向东遥望海天茫茫,夏夜在江楼上共赏清秋。
(原诗译文略,因变体诗已偏离原诗具体内容,故仅译变体部分。)
释义
变体诗中的“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描绘了诗人带着书籍来到江边,面对明月静读的场景,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在、超脱物外的心境。
赏析
变体诗虽非白居易原诗,但却巧妙地融入了原诗的意境与情感,诗人通过“一卷书”与“江波明月”的意象,构建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阅读空间,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这种场景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虽然变体诗并非白居易原诗,但我们可以从原诗的创作背景中汲取灵感,白居易在创作《江楼夕望招客》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他并未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而是选择到江楼上远眺夜景,邀请朋友共赏美景,以此排解内心的苦闷,变体诗中的“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正是对这种积极心态的延伸与升华,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雅情趣与豁达心态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