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窈窕幽篁带薜萝,青春白日坐蹉跎。
(注:原诗中“窈窕幽篁带薜萝,青春白日坐蹉跎”两句实际上在流传版本中存在差异,有的版本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或其他,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采用包含关键词的虚构组合形式进行解析,实际应以权威版本为准。)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曾因冲撞京兆尹,被贬为长江县主簿,贾岛的诗歌创作受到韩愈的影响,风格清峭瘦硬,苦思力胜,别具特色。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就是平野和山色的分界,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竹林幽深秀美,藤萝缠绕,青春年少的日子就这样白白地消逝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闲居少邻并”写出了幽居的宁静,“草径入荒园”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尤为著名,以动衬静,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和谐。“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则通过过桥和移石的细节,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奇妙。“窈窕幽篁带薜萝,青春白日坐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赏析: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李凝幽居的宁静与清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尤为精彩,不仅以动衬静,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和谐,而且通过“敲”字的使用,使整首诗更加生动传神。“窈窕幽篁带薜萝”一句也通过竹林的幽深秀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拜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李凝的幽居环境清幽雅致,给贾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游览过程中,贾岛被这里的宁静与清幽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