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仙坛
唐·韦应物
石人屹立古仙坛,双涧交流拱一盘。
云气半开新雨霁,松风萧瑟暮寒还。
空庭日暮鸟飞散,古径草深人迹罕。
欲访洞天三十六,春风回首路漫漫。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石人像般屹立在古老的仙坛之上,两条山涧交汇环绕,共同拱卫着这一方圣地,雨后初晴,云气半开,松林间吹来萧瑟的寒风,傍晚的寒意悄然袭来,空旷的庭院中日已西斜,鸟儿纷纷飞散,古老的小径上杂草丛生,人迹罕至,想要探访那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却只见春风中回首望去,道路漫长而遥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古仙坛的幽静与神秘,通过“石人屹立”、“双涧交流”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雨后初晴、松风萧瑟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古仙坛的清幽与静谧,通过“空庭日暮”、“古径草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追寻。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古仙坛的幽静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仙坛的神秘与超凡,诗人也借古仙坛之景,抒发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诗中“石人屹立”、“双涧交流”等意象,不仅富有画面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象征意义,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曾游历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见到古仙坛的幽静景象,有感而发所作,诗人通过对古仙坛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在韦应物的笔下,古仙坛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哲理与象征意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