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雪
唐·韦应物
东风十日京城雪,西道三春客子衣。
残云暮卷孤城闭,细柳营边暮色微。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也体现了唐代中期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某些特征。
译文
东风连续十日吹拂,京城里仍飘着雪花,西行的道路上,春天的气息已至,但客居他乡的人仍穿着冬衣,傍晚时分,残云低垂,孤城紧闭,细柳营边,暮色渐渐笼罩,一片苍茫。
释义
东风十日京城雪:东风虽已带来春意,但京城里仍持续下雪,暗示着天气的反常和春寒料峭。
西道三春客子衣:西行的道路上,尽管已是春天,但客居他乡的人仍穿着厚重的冬衣,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和气候的寒冷。
残云暮卷孤城闭:傍晚时分,残云低垂,孤城紧闭,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细柳营边暮色微:细柳营(古代军营名,此处泛指军营)边,暮色渐渐笼罩,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阴影。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雪”为题,通过描绘京城春雪和边塞暮色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客居他乡之人的同情,首句“东风十日京城雪”以春雪的反常现象开篇,既点明了时令,又暗示了社会的不安,次句“西道三春客子衣”则通过客子的冬衣,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气候的恶劣,后两句“残云暮卷孤城闭,细柳营边暮色微”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阴影,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思和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边疆战事频发,诗人身处官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油然而生,韦应物本人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春雪和边塞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客居他乡之人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