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千里宜春道,投老相求访石霜。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石霜

唐·齐己

篮舆千里宜春道,投老相求访石霜。

水石晚明云气重,杉松深翠雨声凉。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吟落霜。

莫道此中无胜事,曾逢仙子驻霓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齐己,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僧,字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他一生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争,但始终保持着对佛教和诗歌的热爱,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和佛教禅意,是唐代诗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诗人。

译文

我乘坐着竹篮编织的小车,沿着宜春道远行千里,

在晚年之际,特地前来寻求并探访石霜寺。

傍晚时分,水石间云雾缭绕,天色昏暗,

杉松林中深翠欲滴,雨声带来丝丝凉意。

闲暇时,我常在石上静观流水潺潺,

兴致所至,便在松林间吟咏着落霜的景致。

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美好的事情,

我曾在这里偶遇仙子,她驻足欣赏霓裳羽衣舞的美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齐己远道而来,探访石霜寺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水石、杉松、流水、落霜等自然景物,展现了石霜寺周边的清幽环境,诗人还通过“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吟落霜”等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闲适之情,诗人以“曾逢仙子驻霓裳”的想象,为全诗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探访石霜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篮舆千里宜春道,投老相求访石霜”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远道而来的艰辛,又体现了他对石霜寺的向往和敬仰,而“水石晚明云气重,杉松深翠雨声凉”等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石霜寺的优美环境中,诗人还通过“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吟落霜”等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闲适和超脱之情,使全诗充满了禅意和诗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齐己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有关,作为一位诗僧,齐己一生致力于佛教和诗歌的创作与传播,他晚年时可能听闻了石霜寺的盛名和优美环境,便产生了探访的念头,他乘坐着竹篮编织的小车,沿着宜春道远行千里,最终来到了石霜寺,他被这里的美景和氛围所深深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和诗意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齐己晚年时期的心境和追求,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