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宋·王珪
内人深夜学箜篌,
一曲当空月正流。
最忆御前催草诏,
承恩回首几星周。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珪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祖籍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潜山),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历任馆阁校勘、知制诰、知审官院、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副相),次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因母丧罢相,元丰六年(1083年)起复,再任宰相,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王珪因草拟神宗遗诏失当被贬为安定郡公,不久去世,年六十七,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恭”,王珪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为文温润典丽,有《华阳集》六十卷传世。
译文
深夜里,宫中的女子在学习弹奏箜篌,
一曲奏响,正值空中月光如流。
最难忘的是在皇帝面前受命起草诏书,
承受皇恩后,回首间已过了多少个春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女子深夜学习音乐的情景,并借以引出诗人对往昔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书时光的怀念,首句写宫中女子深夜学箜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氛围;次句以“一曲当空月正流”进一步渲染这种宁静美好的夜晚;后两句则转入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片段,通过深夜学箜篌的场景,展现了宫中女子优雅的生活情趣,诗人又巧妙地借这一场景引出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那段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书时光的深深怀念,诗中“最忆御前催草诏”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那段时光的珍视,也透露出他作为文臣的自豪与责任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宫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珪在朝廷中的经历有关,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珪曾在皇帝身边担任要职,起草过许多重要的诏书,这段经历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日后回忆和创作的素材,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宫中女子深夜学箜篌的场景,巧妙地引出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深深怀念和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宫廷生活的某些方面,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