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复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泪洒清秋。全诗是什么?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生离死别不堪言,经乱衰翁似等闲。

枝间喜鹊噪儿童,屋上乌鸦惊宿燕。

无复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泪洒清秋。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自从洛城分别之后,已经四千里(原注:自洛之蜀二千四百余里,自蜀之秦又千余里),

叛乱者胡骑长驱直入已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绿变黄,我在剑外飘零,

被兵戈阻绝,年老多病,流落在浣花溪边。

清冷的月夜,思忆故乡,我扶着杖,在阶前空徘徊。

白日里,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听说河阳连战告捷,司徒急欲趁此收复东京。

我虽然年老力衰,但也想为国立功,报答君王。

生离死别好凄苦,我已衰颓如朽木。

山间喜鹊啼叫,儿童欢跃,

而屋上飞鸦声声,使归巢的燕子心惊。

再也没有机会写文章呈给皇帝了,

只有眼泪洒落在清冷的秋天。

明眸皓齿的美人如今在何处?

鲜血染红了游魂,再也不能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在战乱中与家人分别,流离失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战事的忧虑,特别是“无复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泪洒清秋”这两句,表达了杜甫因战乱而无法再向朝廷进献文章,只能独自在清冷的秋天流泪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史”诗人的特点,诗中通过描述个人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特别是“无复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泪洒清秋”这两句,不仅表达了杜甫个人的无奈与悲哀,也反映了整个士人阶层在战乱中的困境,杜甫以个人的经历,折射出时代的悲剧,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当时杜甫在成都,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的入侵又接踵而至,蜀地亦不平静,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国家战事,同时也思念着远方的家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特别是“无复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泪洒清秋”这两句,更是他对自己无法再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无奈与悲哀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