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自有琴心传内景,更将书帙事幽栖。
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树浓荫夏日低。
山鸟时鸣涧水响,林花自落草萋萋。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闲庭日已西。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自有琴声传递内心的宁静与高远,更将书籍作为我隐居生活的伴侣,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绿树成荫,夏日阳光斜照,山间的鸟儿不时鸣叫,涧水潺潺作响,林中的花朵自然凋落,草木茂盛,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独坐在闲庭之中,直到夕阳西下。
释义
“自有琴心传内景”表达了诗人通过琴声传递内心的宁静与高远境界;“更将书帙事幽栖”则表明诗人以书籍为伴,过着隐居生活,后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他在此环境中的孤独与闲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高远的精神境界,首联“自有琴心传内景,更将书帙事幽栖”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琴声与书籍成为他隐居生活的两大支柱,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闲庭日已西”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孤独心境。
整首诗语言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典型风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在这种生活中所达到的内心宁静与高远境界。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晚年隐居期间,在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后,韦应物逐渐厌倦了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喧嚣,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高远,他选择隐居山林,以琴声为伴,以书籍为友,过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场景和心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真意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