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泉行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雨后春泉涨满池,德清旧馆路迢迢。
烟霞深处闻啼鸟,柳绿花红映小桥。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春雨过后,泉水涨满了池塘,前往德清旧馆的道路显得遥远而漫长,在烟霞缭绕的深处,可以听到鸟儿清脆的啼叫声,柳树翠绿,花朵红艳,它们共同映衬着那座小巧的桥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春景的生机勃勃与美丽,首句“雨后春泉涨满池”点明了时间(雨后)和景象(春泉涨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明丽的基调,次句“德清旧馆路迢迢”则引出了诗人前往旧馆的行程,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期待,后两句则通过“烟霞深处闻啼鸟”和“柳绿花红映小桥”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春景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雨后春景的无限生机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泉水涨满、路途遥远、烟霞缭绕、鸟鸣声声、柳绿花红等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如“路迢迢”与“满池”的对比,“烟霞深处”与“柳绿花红”的映衬,使得全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诗人还通过“闻啼鸟”和“映小桥”等细节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游历江南期间,当时,刘禹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南地区,但他并未因此消沉沮丧,反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在游历过程中,他被江南的自然风光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雨后春景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