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父长思长史书,不辞频谒恼巢居。的解释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邻有感

唐·李中

邻父长思长史书,不辞频谒恼巢居。

清风明月为知己,绿水青山是旧庐。

谈笑有鸿儒为伴,往来无白丁相疏。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落霞。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邻居的老父亲常常思念着那些历史典籍,他不顾频繁拜访可能打扰到别人的不便,总是热衷于与我交流学问,清风明月成为我们的知己,绿水青山则是我们旧时的家园,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鸿儒,而那些没有学问的普通人则很少往来,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落日的余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邻居老父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和学术生活的情怀,诗中“邻父长思长史书”表达了邻居老父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渴望;“不辞频谒恼巢居”则体现了老父不顾打扰,频繁拜访诗人的热情;“清风明月为知己,绿水青山是旧庐”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谈笑有鸿儒为伴,往来无白丁相疏”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学识渊博之人交往的志向,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鸿儒”与“白丁”,突出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低俗世态的疏离,诗人以“清风明月”、“绿水青山”为知己和旧庐,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李中作为一位晚唐至五代的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他可能对世俗名利感到厌倦,转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通过描写与邻居老父的交往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学问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