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隐者
唐·贾岛
赐被南宫无宿火,斋居方丈有蒸藜。
松风清韵入琴曲,竹月寒光映书畦。
野客闲来无别事,白云深处一径迷。
幽居自得逍遥乐,不问人间是与非。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法号无本,贾岛的诗歌风格以清奇僻苦著称,他善于在字句上精雕细琢,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抒发凄苦之情,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南宫赐给的被褥中没有夜火取暖,斋戒居住的小屋里却蒸着藜菜,松风清雅的韵律融入了琴声之中,竹林中清冷的月光映照在书田之上,山野中的隐士闲暇时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在白云深处的一条小径上漫步,迷失方向也自得其乐,在这幽静的居所中他自得逍遥之乐,不问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隐者清苦而自在的生活状态,首联“赐被南宫无宿火,斋居方丈有蒸藜”点明了隐者生活的清贫与简朴,没有夜火取暖,只有蒸藜为食,颔联“松风清韵入琴曲,竹月寒光映书畦”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隐者生活的雅致与超脱,颈联“野客闲来无别事,白云深处一径迷”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尾联“幽居自得逍遥乐,不问人间是与非”则直接表达了隐者超脱世俗、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隐者清苦而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松风、竹月等,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使隐者的生活显得更加超脱和自在,诗人也通过隐者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对佛教和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水、拜访隐士时所作,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隐逸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贾岛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