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每想花边散,得句应从竹上题。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退朝每想花边散,得句应从竹上题。

月满松风径路长,水声谡谡似潇湘。

闲来无事看云起,不觉天光已半晞。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竹石,笔墨酣畅,意境深远,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

译文

在林间暖酒时烧着红叶取暖,在石上题诗前先扫去绿苔,退朝后常常想着在花丛中散步,得到佳句时便应在竹子上题写,月光洒满松风小径显得特别长,水声潺潺如同潇湘之地的流水,闲暇时无事便看云起云落,不知不觉间天光已经过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首联写林间暖酒、石上题诗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颔联“退朝每想花边散,得句应从竹上题”则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颈联和尾联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的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惬意,诗人通过林间暖酒、石上题诗等细节,展现了其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退隐生活的向往,颔联中的“花边散”和“竹上题”,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遭贬谪,他晚年时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这首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与惬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